新加坡舞狮,节庆标配
【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李家山】过春节,对新加坡人而言,不能少了舞狮。由大年初一开始一直到元宵节,街头巷尾都能听到舞狮队的锣鼓声。舞狮队到公司店铺,甚至住家拜年,人们讨个好意头,希望来年生意兴隆、家人平安。今年春节疫情尚未结束,但舞狮活动照旧进行,只是政府组屋、私人公寓及私有地住宅区、小贩中心及商铺等严禁舞狮拜年活动。
舞狮采青。
舞狮流行百年
融合了武术和表演的舞狮在新马流行了100多年。舞狮团队通常8个人,包括两头瑞狮表演者、鼓乐手及领队。目前新加坡有约300个舞狮队,其中活跃的超过150个。1920年成立的怡怡堂瑞狮团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舞狮队。
要学好舞狮,必须要有武术的底子,因此舞狮其实也和武术紧密结合,在早期甚至形成了不少帮派,之间也难免有摩擦,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妥善的管理,这类问题越来越少。
新加坡文史工作者李国梁所撰写的《新加坡舞狮的起源与发展》提到,当地鹤山会馆资料引述了鹤邑怡怡堂碑文的一段文字,“石叻(新加坡旧称)鹤邑梓里每逢春秋祭祀,例必舞狮登山致祭同邑袍泽,以示义结同心。”碑文写于1888年,由此推算鹤山狮在19世纪末已经盛行于新加坡。据《新加坡舞狮的起源与发展》介绍, 20世纪初,一群来自广东鹤山的中国人,包括舞狮名家冯庚长的门徒,在新加坡河边当搬运工,闲暇时就聚在一起钻研舞狮与武术。
狮子的风格与寓意
南狮和北狮各有风格,南狮以广东舞狮最具代表性,而新加坡的舞狮主要源自广东的鹤山和佛山。佛山狮的舞法也更为刚劲有力,狮头造型更为勇猛威武,所以头角是尖的,而且还能看见牙齿,而鹤山狮的舞法则模仿猫科动物,温和也更有萌态,两种截然不同的舞法在新加坡结合于一体,就出现了所谓的佛鹤狮,它的行头外形是嘴唇直中带弯、锤头角与长眼睛,糅合了佛山狮及鹤山狮外形与特色。
狮王争霸赛现场。
舞狮色彩浓艳,喜气洋洋,其实不同颜色的狮子,对应《三国演义》里不同的人物。刘备是金白配色,寓意仁义和富贵,红黑色则展现了关公的忠诚和侠义,张飞是黑青白,神情威猛十足。商家邀请舞狮队表演,也会要求两头舞狮出场,带有成双成对的好意头,一对舞狮共舞,能为表演带来更多精彩的互动。
在新加坡,除了节庆,过去人们举办丧礼时,也会邀请舞狮队前来送殡,但使用的狮子是蓝白色的孝狮。舞玩狮子后,行头必须烧毁。
狮头扎作很不容易
黄宏强是新加坡唯一全职的狮头扎作师傅,27年前入行至今,制作狮头超过1000个,最高峰每年要制作超过150个狮头,现在一年要做30几个。舞狮活动依旧蓬勃,但手工扎作狮头的行业已经式微。现在除了舞狮队的订购,不少订单来自海内外的收藏家,一只手工狮头定价1500新加坡元(1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4.7元),和他刚入行时的价格相比,只涨了500新加坡元。海外的订单目前占了一半,最近还接到来自印度的订单,对方要买6个狮头,并打算在印度小学开班授艺。对方不担心黄师傅的制作手艺,让他自由发挥,唯一的提醒就是不能用半点黑色,因为在印度文化中,黑色是不吉利的。
上小学时,黄师傅就对舞狮深深着迷,并开始学习舞狮。退伍后,他还成立过舞狮队。1995年,黄师傅辞掉稳定的工作,以家庭工坊的方式制作手工狮头,一切靠自己摸索。制作狮头工序繁复,大约费时一个月。热爱舞狮的黄师傅清楚,要舞得精彩,并生动展现各种表情,狮头的制作十分重要。轻巧、灵活和牢固,缺一不可。他曾经担任飞机零件制作员,清楚精细对产品的重要。
制作一个重约3公斤的狮头,工艺可以分为4大类:扎、扑、上、装。扎是制作狮头的基本功。黄师傅选用了上等的中国竹片,削成合适的尺寸,浸泡在水中。将粘上糨糊的纱布,小心翼翼地往骨架上贴,拉紧,犹如孩童的皮肤一样紧实,显得更有生命力。隔天糨糊干了,再贴上一层纱布,最后再上一层。工序繁复,才能确保作品精致,狮子的后脑得多贴上几层纱布,还要加上一个小枕头,那是舞狮人头部的支撑点。狮头成型后,得为狮头上色,狮头就变得立体起来。装上能活动自如的下巴、眼睫毛、耳朵和嘴巴,再贴上毛发,狮头就栩栩如生了。锣鼓声响起,狮子随着起舞,似乎活了起来。黄师傅那常人不具备的巧手和专注,赋予了狮子无限的生命力。
[新加坡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]